教育治理讲坛第九讲报道:用定量研究方法连接教育领导理论与学校实践

时间:2017-06-27浏览:372设置

教育治理讲坛-第九讲

用定量研究方法连接教育领导理论与学校实践

201766日下午一点钟,在公管楼519报告厅,我们迎来了教育治理论坛第九次讲座——用定量研究方法贯通教育领导的理论与实践:范例与经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夏建刚博士为我们主讲,系主任李伟胜老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首先,夏建刚博士为我们讲解了他本次讲座的思路,从文献与理论基础讲起,然后是他自己的研究思路,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最后是基于已有研究的进一步探索。

夏建刚博士先为我们讲解了他目前研究的哲学框架与研究框架,然后从文献梳理的角度介绍了三位学者的研究:Seymour B. Sarason认为如果不触碰到学校内部的权力关系,所有的教育变革必然失败;Joseph Murphy的研究从学校效率导向转向了学校变革与重构导向,他认为重塑或者重造权力关系是重新定义校长角色(principalship)的关键,而重塑与重构的基础一是放权,二是发展合作性的决策过程;Kenneth Leithwood赞同Seymour B. Sarason观点并认为其已经广为接受。



他指出很多举着重构(restructuring)旗帜的教育改革措施都倡导要改变学校内部的权力关系。夏建刚博士进一步梳理了权力关系与相关领导学概念的关系,包括分布式领导(Distributed leadership),分享型领导(Shared leadership),和教师领导(teacher leadership)。基于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和相关概念的梳理,夏建刚博士指出,领导力的其中一个定义就是领导力即权力关系。

基于已有的文献和研究,夏建刚博士进入了自己的研究,带着“校长放权给老师,是零和博弈还是双赢?”的问题,以校长的权力和教师的权力为变量,力图用定量的方法从学校实践中找到答案。有了研究问题,夏建刚博士开始寻找数据。数据来源于美国的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的学校与教职员工调查(Schools and Staffing Survey)。该调查由许多专家学者设计,包含校长问卷和教师问卷,数据每3-4年采集一次(现在改为每两年采集一次),可以免费供教育研究人员使用。

有了研究问题和数据,就需要找方法把问题和数据连接起来。夏建刚博士从简单回归与多元回归讲起,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所获得的分层数据,所以他提出了三种解决办法:一是把校长权力降到教师权力那一层,二是把教师权力升一层,取一个平均数和校长权力放在同一层,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缺陷。夏建刚博士接下来重点介绍了第三种办法,分层模型。夏建刚博士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分层建模的策略,并且指出前三步尤为重要。针对7个决策领域,在研究中,夏建刚博士建立了7个分层模型。研究发现,7个决策领域中有6个领域表现出了双赢的权力关系,只有1个领域是零和的权力关系。因此,到底是零和博弈还是双赢,要看决策领域,但总得来说,双赢的领域多于零和。然后夏建刚博士讲了其研究结果对于学校校长的领导和对教育领导理论和政策的启示。

讲座进行到一半,夏建刚博士为我们留出了观众提问与讨论的环节,有老师提出数据的正态分布和中国本土化的问卷设计等的问题,现场气氛较为活跃。



之后,夏建刚博士为我们分析了他研究中的不足,之前的研究,其分层统计模型只做到了用校长权力来预测教师权力,并没有回答如何用教师权力来预测校长权力的问题。同时,另一个在已有分层统计模型框架下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研究校长教师权力关系对第三个变量(例如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所以夏建刚博士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学习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分层结构方程模型(Multilev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这个模型可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用低一层的变量来预测高一层的变量,二是把斜率作为一个自变量使用,三是建立多层的路径模型。基于这一全新的分层结构方程模型,夏建刚博士分享了“如何用教师权力预测校长权力”以及“如何研究校长教师权力关系对第三个变量”这两个之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的研究思路。

基于分层结构方程模型,夏建刚博士也提到了“浴缸模型”。结合其研究,夏建刚博士举例说明,应用这一模型我们可以研究从校长领导力到教师领导力再到教师的动力再到学校的整体表现这样一个类似于浴缸的分层路径模型。

整场讲座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夏建刚博士从研究问题、研究的数据与研究方法三方面讲解如何将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非常认真地聆听和做笔记,也提出了问题与夏建刚博士进一步沟通。最后李老师宣布本场讲座圆满结束,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期待夏建刚博士取得更加出色的成果!

撰稿人:蒋珍珍

摄 影:蒋珍珍

制作:王苗、刘   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