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教育治理与学校变革国际研讨会资料之四:冯大鸣|德行垂范:一个仅适用于中国语境的学校领导维度?

时间:2018-11-14浏览:86设置

冯大鸣|德行垂范:一个仅适用于中国语境的学校领导维度?


冯大鸣,华东师范大学教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教育领导和管理。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PEID华东师范大学联系中心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处长。著有《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等。先后在中国的《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美国的《Planning and Changing: a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Journal》,英国的《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day》,英联邦教育行政与管理理事会的《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


2018728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发表演讲,他说:“我在接待法国代表团的时候,我很清楚地知道最重要的人物总是会走在代表团的最前面。我在接待中国代表团的时候就拿不准了,因为代表团的团长有时候走在前面,有时候在队伍的中间,有时候在最后面,我就拿不准是谁。”某种程度上,他举的例子暗示了一种现象,在我们中国的领导语境下的现象:在中国,一个比较低调一点的领导人可能更能够受到下属、同事甚至上司的偏爱。西方总是时髦,拉法兰引用了孔子的这个说法:“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在这个会议上他把孔子的这句话解读了,说一个领导人如果连自己都管不好有什么资格管理别人呢?中国话里面认为孔夫子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领导人的品质很多时候比领导技能更重要。如果换届的话你看你投票给谁?是技能最高的还是品德最高的?还是关系最和谐的?低调就是腔调,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能力,领导就是做人。尽管我们很早以来都有这种共识,个人品行对领导来说非常重要,这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实际的研究。只有到本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才开始有关于领导的道德维度的实践研究在中国出现,由中国学者做的。我们找到最早的研究大概是李教授和他的同事在2005年的一项共同研究。他们在开发领导量表的时候,鉴别出了西方学者未曾提及的一个领导维度,他们称之为“德行垂范”。我就直接引用了,不改变了。在我看来就是以身作则。德行垂范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品行来对组织成员形成道德影响,就是以身作则,这个榜样是以自己的品行表现出来的。鉴别出这个维度以后,他们说下面包含了一系列的八项还是九项具体的领导行为,比如说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会给同事穿小鞋、小心眼。之后的相关实证研究进一步证明,德行垂范对员工的满意度、组织的投入状态以及新员工的敬业度都有正向影响。这是李教授跟其他人做的,第一个研究是2005年,之后在20142018年都有研究。这是我在去年的时候,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了一个问卷,跨14省的,基本上里面支持了这个研究的结果。这个不用多说了,很多校长都会从经验、实际的角度出发,很多文章可以看到更多。

西方成功领导者有没有表现出接近德行垂范的特征?部分西方学者也提到过道德的层面,或者领导道德的维度。我们总是强调课程的权威、心理的权威、技术理性的权威。尽管这些权威来源很重要,但作为学校领导实践的基础,它们的威力是比不过道德权威的。这个现象很有趣,西方学者研究领导的道德方面,它们包含了很多,但研究这个维度的时候却独独没有以身作则这一条,对领导人自己表现怎么样没有提到,只有建树目的、建立共同体、理想等等讲了很多。没有以身作则,没有这一条。

德行垂范是否仅仅只在中国领导下起作用呢?西方也有成功领导者,难道他们身上没有德行垂范呢?接近的也没有吗?这会不会是国外教育领导研究者的一个潜在研究主题?谢谢!


文稿 |教管系2018级硕士 殷含蕾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