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教育管理学系研究生在AERA2025年会作报告
2025年4月23-27日,教育管理学系博士研究生王晨娅、徐泽清、黄恒、严纯顺、钱梦婷、曾叶子,硕士研究生周鑫玥、黄思怡同学线下参加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AERA)2025年会并作报告。另有部分同学线上参会。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师生在AERA等顶尖国际会议上连续保持高录用率,彰显了教管系国际化育人新成效。以下是现场参会同学的报告内容。
博士研究生王晨娅聚焦中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文化根源,探讨了儒家工作动力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勤奋与努力,能显著增强教师的韧性,尤其是“努力”这一特质,从而有效缓解职业倦怠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努力”在儒家工作动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
博士研究生徐泽清探讨了组织支持、自我效能和融合意向在促进教师的融合教育行为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学校领导及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教师融合教育行为:创造适宜融合教育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提供充足有效的支持;增强教师融合教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激发教师内部动机,强化教师融合教育意向。
博士研究生黄恒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数据,分析子女在校寄宿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寄宿显著增加了家庭教育支出,并加剧了县级层面的教育支出差异,这一效应主要受父母教育期望和父母教育参与的驱动。此外,这种影响在受教育水平和收入较高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教育质量较低、教育机会分布不均的地区,寄宿对家庭教育支出差异的刺激作用也更为突出。
博士研究生严纯顺基于平衡计分卡和德尔菲法为民办高等教育集团开发了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最终包括5个主要一级指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以及组织治理,以及16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此外,严纯顺同学在年会上还报告了《摇号招生对中国私立学校的影响:一项案例研究及政策反思》和《中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长教育参与:焦虑的调节作用》两篇论文。
博士研究生钱梦婷探究了硕士研究生自控力的现状及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基于调查结果,研究从冲动控制、抵制诱惑、学习专注和健康习惯四个维度考察了自控力,并从学科知识与技能、科研能力和专业情意三个维度评估学习成果。此外,钱梦婷同学在本次AERA年会上还作为第一作者报告了《中国研究生“劳动”与“休闲”之困——基于杜威教育哲学的审思》和作为合作者报告了《摇号招生对中国私立学校的影响:一项案例研究及政策反思》两篇论文。
博士研究生曾叶子探讨了教育硕士边界学习过程的困难与突破,研究发现,阻碍教育硕士 “边界学习 ”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缺乏甄别有效实践经验并使之学术化的能力;难以平衡双重角色带来的差异化需求;教师缺乏发现差距、反思局限以改进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教学信念转变和实践创新方面存在困难。
硕士研究生周鑫玥探讨了政策推动下日益不透明的影子教育市场中,中国城市母亲如何在育儿角色上实现从“消费代理者”向“教学与研究合作者”的转变。此一角色转型伴随着育儿劳动的加重,以及大量时间与情感资源的投入。与此同时,母亲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趋于更加紧密。尽管普遍存在育儿焦虑,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育儿实践仍呈现出结构性不平等与阶层区分。
硕士研究生黄思怡探讨了特定时空下高校创新思维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复合节奏,并对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节奏失调的发生过程与产生原因进行剖析。研究认为,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果,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需关注课程所处的复合节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管系师生被2025AERA年会录用论文
教育管理学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未来,教育管理学系将继续稳步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拓展优质学术资源,推动更多优秀学子走向国际学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