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教育治理与学校变革国际研讨会资料二:克里斯托夫·卢宾斯基| 新自由主义、阻力和自我限制性语言

时间:2017-12-14浏览:231设置

Christopher Lubienski | 新自由主义、阻力和自我限制性语言

克里斯托夫·卢宾斯基:

非常感谢会议的主办方,今天我想分享的是一篇我刚刚在教育管理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题目是“新自由主义、阻力和自我限制性语言”。这篇文章主要研究背景是美国芝加哥地区的学校改革,在那之中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高校智库的研究者、学校改革的实践和研究层面之间的割裂,是我主要关注的问题。芝加哥是美国比较富裕的一座城市,但是城市内部的贫富分化问题非常严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我们发现很多公立学被转化成特许学校,也出现了很多公办私营的学校。学校选择对于美国教育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但是我认为学校选择中显现的所谓的市场的影响力并不是自然有机的。相反,很多时候那些政策中包含有美国政府行政计划的痕迹。芝加哥的学校改革中有许多帮扶贫穷少数族裔儿童、特殊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实验性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剧了某种割裂和分离。

在公立教育中民主化的进程中,有很多教育改革应用了民主的、市场导向的措施,但是很多芝加哥市民家庭并不信任学校改革者,比如资金的分配和利用问题。一些教育政策改革研究的出发点是给少数族裔的孩子更多的学校选择,但是很多研究者发现政策的实际制定、实施与自己在研究中确立的目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些政策制定者也认为教育政策研究消耗了大量的经费,但却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我今天想分享的重点就是这类政策制订的案例。

很多以新自由主义为名的改革政策更多的是商界精英和有话语权的中产阶级主导的实验性的尝试,而这些实验性政策所针对的对象却是他们无法代表的那些来自工薪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孩子。 这样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政策和资源配置的转变,但是政策的实际结果却让一些学者感到失望。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者可能对于大学里的研究者和他们的理论没有什么兴趣,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没有应用在实际政策中,研究人员和学者也会感觉自己的研究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看到政策制定者和教育管理学者两方实际上使用的是不同语言。来自学术界的理论观点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有时候是难以理解的。澳大利亚和英国也有类似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界的研究者发现,政策的制定往往会受到很多来自商业、经济行业语言的影响,但是他们所使用的另外一种语言的系统却往往会使他们和自己的理论思想和实际政策的制定实施疏远、脱离。一些教育政策研究者留在了象牙塔里,这样的教育研究跟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差异。研究中晦涩不常用的专有名词和术语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我们被排除在政策形成的过程之外,无法发挥真正有影响力的话语权 -- 所谓自我限制性语言。

鉴于此有很多研究者认为这些充满自限性语言的研究实际上是他们学术研究的阻力。他们不想被滞留在理论和研究这一步,他们希望对政策制定、实施、评价以及改革产生实际的影响。如果我们只是从研究出发点说我们要提高所谓的社会实际的介入参与度,但在研究中持续使用那些政策制定者不理解、不感兴趣的语言的话,那么结果便是我们自己关上了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帮助改善实际社会情况的大门。

除了考虑影响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目的的另一方面也在于帮助普通的学生家长,特别是一些处于相对较差的社会经济地位的那些普通、甚至贫困的少数族裔家庭的家长做更加好的学校选择决定。美国在各类政策的制定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市场、消费者的概念,那些看似是“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和政府调控的让步的改革实际上是有潜在的政策设计的。如果不能转变被社会中的优势群里所主导的政策制定,反而因为我们所用的语言被自我限制的话,弱势群体的选择决定将无法得到来自我们的学术成果的帮助。

我现在跟大家做一个总结,通过整理分析芝加哥学校改革相关的许多学术论文,我发现了它们很多论点上的共同点,在认识到它们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着眼点方面的各种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自己所惯用的那套学术话语体系,往往带来了我们和政策制定者以及在选择中需要信息支持的普通民众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些阻碍。我们知道关于学校和教育改革研究,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研究,往往都会关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人们(处在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社会经济地位)会受到怎样不同的影响。寻找共同的、易于互相理解沟通的话语的解决,概念化、具体化一些问题能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更多地应用我们学术研究的结果,也能让我们政策研究者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政策管理的实践当中。

谢谢!


发言人简介

Christopher Lubienski


Christopher Lubienski is a Professor of education policy at Indiana University, and also a fellow with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d Visiting Professor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n Shanghai.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education policy, reform,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ducation, with a particular concern for issues of equity and access. His recent book, The Public School Advantage: Why Public Schools Outperform Private Schools (with co-author Sarah Theule Lubienski,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on the 2015 PROSE Award for Education Theory from the American Publishers Awards for Professional and Scholarly Excellence.


图文来源:教管系微信公众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