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讲坛】真实的学校变革

时间:2018-01-08浏览:387设置

【教育治理讲坛】真实的学校变革:如何做接地气的教育研究

王旺(上海协和教育集团课程研究院)


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发生和教育新面貌不断出现的社会背景下,甄别和确定当下有价值的教育研究议题非常重要。1227日,教育管理学系(教育经济研究所)邀请到了上海协和教育集团课程研究院的王旺老师,为在研究选题中摇摆不定的教育学子们做了一场题为《真实的学校变革:如何做接地气的教育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由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董辉老师主持。


王旺老师从个人教育叙事出发,结合全人教育奖和学校变革的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讲座的第一环节是王老师对在场师生的微调研互动,以在线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即将或正在进行教育研究的师生的本科学科背景、期望开展教育研究的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侧重分享了师生们对教育创新的认识和对教育创新案例的了解程度。随后,王旺老师分享了其自身通过投身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所获得的三次“生长”,分别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单一的课程改革实践,以中西融合的方式改造国家课程和依托“万物学堂”的微型学校。王旺老师在研究生阶段便深入教育一线,在苏州市某顶级学校的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中开展了以“保护大象”为主题的课程设计,也是一项干扰性教育研究,虽然王老师坦言此次实践的出发点是硕士学位论文,但可以看出其教育创新的想法已经萌芽并生长。


王老师的第二次“生长”依然发生在课程领域,但却从课程创新提升到了课程内部的统整,搭建课程框架,设计评估体系,深入学校课程的架构与管理。倡导学科主题的方式进行合作备课,打破学科和边界,走出教室课堂为学生开展主题探究式的项目式学习。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是当下国际学校非常时新的课程模式,王老师结合此提出了“到底什么是中西融合”的疑问,并结合实例阐释了中西融合是需要结合西方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扎根于中国的乡土文化情境的教与学。


从课程体系进一步向前,王老师的第三次“生长”发生在上海协和教育集团的校中校:上海万物学堂,是融合母语探究和乡土教育的新的教育模式实验和实践。王老师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在场师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了“万物启蒙·中国文化通识课程”的运作模式,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其团队成员对中国传统的物、器、道的领悟和在教育中融会贯通的运用。此外,王旺老师结合台湾恒春学校、潍坊广文中学、泉源高中实验班、日日新学堂和北京中关村三小等教育实体的贯穿教育课程重构、教育场所设计和教育管理组织重组的丰富的教育创新实例,呈现了当前教育创新的真实样态,也启发了在场师生如何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和教育创新改革的思考。


讲座的最后王旺老师与在场师生对万物学堂创办和运作中遇到的困难与压力、教师团队的建设、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互动,一位有着30年对外汉语教育经验的教师对王旺老师的教育实践评价很高,认为万物启蒙的课程让她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是有温度的教育实践。王旺老师最后总结到,教育领域的修修补补已经不足以改善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需要本质上的教育变革;教育创新很艰难,但即使磕磕绊绊,也有创新者走了出来,教育研究者要敢于探索从而践行教育的真谛。


图文来源:华东师大教管系微信公众号





返回原图
/